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杨曦)“总的来看,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货紧缩的现象,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在国务院新闻办17日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再度表示,尽管价格目前CPI是阶段性处于低位,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这些相关指标看,中国的经济都不符合通货紧缩的条件。
付凌晖分析,从价格本身来看,今年上半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同时,国内车企降价促销、猪肉价格转降,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上半年总体回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鲜果、禽肉类价格涨幅较高,分别上涨7.9%和6.4%,生猪产能充足,猪肉价格在5月份起同比转降,上半年平均上涨3.2%。二是能源价格下降。受国际能源价格下行影响,上半年CPI中的能源价格下降3.5%,其中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下降7.3%和8%。三是服务价格小幅上涨。受到服务消费恢复向好的带动,服务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上半年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价格分别上涨20.2%、8.6%、7.1%。四是核心CPI涨幅基本稳定。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由上月的上涨0.2%转为同比持平,也引起各方面关注。”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CPI涨幅低位运行是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阶段性的。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从供给来看,在疫情期间我国大力实施助企纾困,保障了量大面广经营主体的生存。疫情影响消退后,我国凭借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市场供给快速增加,就业形势的改善,反映出生产供给恢复较好的情况。从需求来看,过去三年受到疫情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收入都受到了一定影响,相应的市场需求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这种生产、需求之间恢复的不同步,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CPI价格的低位运行。同时,国际输入性因素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因素也是导致CPI涨幅阶段性回落的重要原因。
从下阶段来看,付凌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经济循环畅通,供求关系将逐步改善。从食品价格看,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有利于保障食品价格稳定。后期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也会带动价格回升。从工业消费品价格来看,国际能源价格低位运行的输入性影响可能会持续,但是车企的短期降价促销的影响有望逐步消除。从服务价格来看,服务需求稳步扩大,服务价格将稳中有升,二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因素,加之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逐步消除,价格涨幅会逐步回归合理水平。”付凌晖说
【责任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