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明太极拳视频85式(牛春明)

【投资】发布于04-02 阅0

今天,为大家讲解有关牛春明的知识内容,如果你对牛春明太极拳视频85式的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我们的网站,有疑问的话,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传统杨氐太极拳85式
  • 2、太极拳的始祖
  • 3、杨门三轩来历
  • 4、太极拳丁岑亮身高多少
  • 5、85式太极拳

传统杨氐太极拳85式

传统杨式 太极拳 85式,是由杨家第三代宗师杨澄甫先生晚年所创的“定型拳架”而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杨氐太极拳85式。欢迎阅读!

传统杨氐太极拳85式

宗师的“定型拳架”到底有多少式,时至今日,其各地门徒,在传承演练的招式及其风格上都不尽相同。如杨振铭先生(杨澄甫长子)、赵斌先生(杨澄甫侄外孙)、傅钟文先生(赵斌之妹夫)、分为85式;杨振基先生(杨澄甫次子)分为91式;杨振铎先生(杨澄甫三子)分为103式。杨澄甫宗师之高徒,牛春明先生分为81式,崔毅士先生分为108式,李雅轩先生分为115式。虽然在计算动作的 方法 上和数量上,以及个别动作名称上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在杨澄甫宗师1931年所著《太极拳使用法》和1934年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拳照和动作顺序上演变而来的。

路迪民先生就杨澄甫宗师的著作《太极拳使用法》(1931)和《太极拳体用大全》(1934)中拳势动作的排序做了校勘,指出《太极拳体用大全》中,刊登的杨澄甫晚年定型拳架,动作名称和顺序排列一共81式。而与赵斌先师所传85式比较有4处名称算法不同。第一处是杨澄甫宗师的第1式为“太极拳起势”,赵斌先师传的85式分为两个名称,即第1式为“预备式”和第2式为“起势”;第二处是杨澄甫宗师的第37式为“左右打虎式”,赵斌先师为第38式“左打虎式”和第39式“右打虎式”;剩下两处均为将两个“单鞭下势”分为“单鞭”和“下势”。 这样81式加上4式的名称也就成了85式。在其他杨澄甫传的定型拳架中,有的将“左右搂膝拗步”分别计算为“左搂膝拗步”和“右搂膝拗步”,将“云手”的重复动作分解为“云手一”“云手二”“云手三”,将“野马分鬃”也做了左右的区分等等,因而在动作数量的计算方式上形成不同。由此可见,先师在定型拳架后,只是对动作的顺序做了精心安排,却并未具体规定如何计算和编号这些动作。

在传承过程中,不同老师的演练风格,对拳架的理解和体悟不同,因而在个别动作的练法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由“提手上势”接“白鹤亮翅”一动,有些老师侧重“肘击、肩靠、胯打”,有些老师侧重在旋转中右臂翻挑、上托,左臂下采,一下一上有海底捞月之势。因而也就造成了所谓的定型拳架也有不同的练法。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合理现象。由于杨澄甫宗师的亲族传人和门徒在新中国以来的太极拳发展事业上,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杨澄甫定型拳架”成为目前流传最广的传统杨式太极拳。根据不同师承关系的发展,这些定型拳架在中国也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的传人,呕心沥血,在不同地区将传统杨式太极拳传播开来,使之得以继承和发展。虽然这些拳架在风格形式上有所区别,但都源于或者继承于杨澄甫宗师的定型拳架,并且在实践中从内容和拳理上都丰富了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体现了大师们的智慧,也在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杨澄甫宗师定型拳架气势浑厚、舒展大方、立身中正、松活圆满、绵绵不断、轻灵沉稳的风格和特点。

杨澄甫宗师传承下来的,也并非只有“定型拳架”一种练法和套路。但是,为什么“定型拳架”在民国时期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追捧,以至于如今,它是流传最广,演练人数最多的一种杨式太极拳架呢?除了杨澄甫宗师及其门下弟子的努力和推广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套拳架所蕴含的内容本身。

杨家经三代研习,到了杨公澄甫一代,对拳术已经有了深刻的体悟,并且 总结 出了丰富的教学 经验 。而面对日益增多的太极拳 爱好 者,以及“习武救国,强族强种”的社会环境,亟需一种有效的、具有多功能的教学和练习方式,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因此,在其深厚的家学基础上,集中了杨家三代及其传人练拳和传拳经验,对杨式太极拳做了一定的改革,将杨家拳的精华和修炼要旨集中在一套训练体系当中。在宗师遗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除了有定型拳架的套路之外,还有单人、双人推手练习方法,有关于拳架技击招数的展现,在理论方面有“太极拳练习谈”和“太极拳十要”等心得。因而“定型”并非是一个拳架的定型,而是对杨式太极拳修炼方法,以及修炼体系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可谓是杨家拳的集中体现和集大成者。

这也是为什么,像陈微明(1881-1958),牛春明(1881-1961)等年长于澄甫公,又跟随澄甫公之父键侯先生学过拳的,后又拜于澄甫公门下。跟随澄甫公学拳的,要不就是先得键侯先生、少侯先生亲传,如田兆麟、王其和、汪永泉、张虎臣等,要么就是有识之士、带艺投师的,如李雅轩、崔毅士、董英杰、郑曼青、叶大密、褚桂亭、武汇川等,都终成一代名师,可见澄甫宗师之智慧与高明。

宗师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例言》中强调:“太极拳只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眩聪明,妄加增损。”“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 这个法门是什么?就是练习太极拳要明白和遵守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宗师又在《例言》中说道:“太极拳之主体,贵在动静有常。故练时举步之高低,伸手之疾徐,运动之轻重,进退之伸缩,气息之宏细,顾盼之上下左右,腰顶背腹之俯仰,须知各有常度。”知道了这个“常度”,也就是明确了习练的基本准绳。宗师将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方法都蕴含在了“定型拳架”之中,只是看你能不能识得它的真面目了。

这个“准绳”,不是一个动作标准化的要求,而是一个符合太极拳准则的坐标。很多身体的习惯,在开始学拳的时候不理解,做起来觉得别扭,比如身体放松、以腰带动四肢、实腿转换、圆裆开胯;或者单腿支撑时,胯根外旋里收等要求,但是当你照着这个准绳练,你就发现她的奥妙了,因为她是帮助你通向太极之路的一扇门,你不按照这个准绳去练,不守太极拳的规矩,练八辈子也练不出来。

因此不要将这个规矩变成一个死的“标准化”,太极拳打到最后,都是有手似无手,有形似无形,没有开始的准绳规矩,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无形神韵。外在上看着无形,实则是身体里面习练出了有形的东西。身体内在的东西你是看不见的,却是习练得来的客观存在。但是你不按照准绳来练,里面的东西也不会产生。

那为什么“定型拳架”还有不同的演练风格呢?不能说人家的不对,而是他们都保持了定型拳架练习的准绳,在此基础上由于师承,领悟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演练风格。就像一个娘生出的孩子,外表虽长得不一样,但是基因是相同的,你不能改变她的基因,否则就变种了。转基因食品看着好,吃着好,但是有些不但没有营养价值,反倒还会对人体有害。最好的就是最自然的,这个自然就是符合宇宙规律的。

恩师赵斌先生、傅钟文先生、傅宗元先生(傅钟文先生之弟1914-1984)都是先后随澄甫公学拳、教拳,属澄甫公的亲族传人。在“定型拳架”的划分上,为何分为85式呢?我带病学拳其间,只顾傻学傻练,却从不敢问恩师这样的问题。后来庞大明先生在其著作《杨式太极拳阐微》一书中,提起他和傅宗元老师的一段对话:

我 [2] 在跟傅宗元先生学拳时,先生对我讲:‘杨澄甫先生在简化定型这个套路的时候,是严格按照太极原理编排的,杨式太极拳叫八五式太极拳,也可以称八十五式太极拳(先生一面讲,一面从地上捡起一个小树枝在地上不断画着、写着)。叫八五式,八代表八卦、五代表五行,八五十三,寓意太极十三势,告诉人们太极拳里面有个十三势,为什么叫十三势,而不直接叫太极十三势呢?因为八五只得十三,而没有太极呀,85式就是太极,也就是说85与八五合起来才能称为太极十三势’讲到这里,先生故意停顿下来不讲,只是慈祥地笑看着我。我皱着眉头,纳闷地望着先生。好长一段时间谁也没有讲话。我在琢磨,怎么85与八五合起来就成了太极十三势了呢?

琢磨了很久,怎么也理解不了85与太极拳有什么关联。无奈我只得问先生:‘八五是两个数,它们可加、可减、可乘、可除,而85是一个数,它怎么变化呢?’先生当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只是在地上写字,但是写的是阴、阳,金、木、土、水、火。坎、离、兑、震、巽、乾、坤、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先生写完后,他抬起头来笑着对我说:“你查查我写了多少个字就明白了”。我不解地问:“你写了85个字,这不是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吗?”先生回答:“对!你要记住,这就是太极所包含的内容,从现在起,我会慢慢告诉你,它们是怎样与太极拳相结合的,太极拳怎样将它们体现在 武术 中的。(当时先生指着地上的字说)这85个字就是太极,八五得十三势,它们合起来就是太极十三势。”先生看着我疑惑的表情笑着对我说:“不要紧,以后再给你讲十三势行功法的时候都离不开这些内容,慢慢你就理解啦。”

太极拳的始祖

牛春明(18811961),满族人,原籍北京。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贫寒历经坎坷,他曾经学过园艺和多种手工艺;21岁(1901年)时在意大利人办的国施医院学医,结识杨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杨健侯,并跟随其学习太极拳。他勤学苦练,勤于思考,很快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同时,他把太极拳中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运柔成刚、刚柔相济的理论应用于医术,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为倡导体育疗法开创了先例,深得医界赞赏。1907年经医院介绍,由北京消防队聘请为医士,这年适逢杨健侯也被北京消防队聘请为武术教练。再遇恩师实是难得的机遇,由于日常接触较多,牛春明勤恳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深得杨老先生的赏识,于是经常对他的拳式给予指点,日复一日,牛春明对杨式太极拳的领会更加深入。

牛春明系杨式太极拳第一位外姓入室弟子。因其资性颖悟,又勤奋好学,深得健侯祖师器重,特赐字镜轩,为杨家三轩(牛春明镜轩,田兆麟绍轩,李椿年雅轩)之首。后因健侯祖师年迈,又让其拜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为师,因此颇得杨家两代人的真传。

1914年起牛春明到杨澄甫武馆协助教拳,历时6年之久。1920年杨健侯去世以后牛春明离开北京,从张家口转而南下,先后到过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设立拳馆教拳,1925年应聘到浙江兰溪体育学校、兰溪中医学校任武术教师,在浙江腹地播下了太极拳种子。1928年回杭州,一面开业行医,一面教拳,曾一度担任军警界的拳师。在此期间,他在各项武术活动和比赛中都显示出非凡的太极功夫,从而赢得了声誉。

1930年,牛春明曾应张之江、李景林之邀,至南京中央国术馆教拳,时间长达数年之久。张之江(18821966)是西北军著名将领,名列五虎将之首,也是著名的武术教育家,1928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李景林则精于武当内家拳,时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

1929年秋,杭州首届西湖博览会期间,全国武术表演比赛大会同时在杭州举行,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武术盛会。参加这次盛会的,既有全国各地的武林精英,还有全国武术界的一流高手,如杨澄甫、孙禄堂、杜心五、刘百川等,名家们聚会在西子湖畔,并在会场上各献绝技。在名家表演的项目中,太极拳占了很大的比例。也就是在这一年,浙江省成立了浙江省国术馆,杨澄甫出任国术馆教务长,并留杭执教。在杭州教拳的牛春明、田兆麟及以后赶来的李雅轩都被召集到省国术馆任教,担当杨澄甫的助手。在教学上,杨澄甫重点推广由他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架,指名为杨式太极拳标准套路,并摄制成一套完整的拳式照片,作为教学示范动作。同时对太极剑、太极刀的动作也作了示范定型,并归纳总结出练拳十要,为后来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出版做好了准备。当时慕名前来杭州学习太极拳的人络绎不绝,如褚桂亭、奚诚甫等等。这样一来,浙江省国术馆就成了培养杨式太极拳专业人才的基地,向海内外输送传授杨式太极拳的拳师。第二年,正当杨澄甫在杭执教的鼎盛时期,他因另有约请而辞去国术馆教务长职务,离开了杭州,后赴广州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李雅轩、田兆麟等也相继离开了杭州。此后,留在杭州继续教拳的杨家传人就只有牛春明了。他曾先后在浙赣铁路局、青年会、六公园等处教授太极拳。由于旧时教拳会经常受到各种地方势力的骚扰,非真功无以服人,因此牛春明在多年的实战经验积累中,不仅全面地继承了杨式传统太极拳,而且对杨式太极拳多有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太极拳风格。

抗日战争期间,牛春明因不愿为日寇服务,离开杭州而避居乡间,到浙江武义、永康一带以行医、教拳为生。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返回杭州定居,继续行医,且应聘在浙赣铁路局教拳,并在杭州市开元路37号设立牛春明太极拳研究社,先后在青年会与六公园设立教练站。作为杨家太极拳传人,牛春明的太极功夫是纯正的,因为他一生只练太极,对其他拳种从不涉猎,始终保持着杨家太极拳古朴典雅的风格,同时结合他60年的教拳经验和行医的多种体验,使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祛病的实效。因此,可以说牛春明太极拳是杨式拳法套路的进一步引申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牛春明多次应邀到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军区医院、杭州铁路医院、杭州市邮政局、杭州制氧机厂、杭州张小泉剪刀厂、都锦生丝织厂、浙江大学等单位教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太极拳优秀人才和青年接班人,为推动杭州群众性的太极拳运动的开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6年,牛春明作为浙江省武术队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竞赛大会,荣获优秀运动员奖章。会议期间,各省青壮年选手纷纷与牛春明推手,其中有一位参赛的东北大汉,慕名来找牛春明,要求与之试手,切磋技艺。牛春明当时想,既然是交流拳艺,很自然就答应了。但同时嘱咐对方不要告诉其他人,相互交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于是双方约定第二天清晨5点,在住所楼下园子的花台旁见面。第二天清晨,双方都按时赴约。对方凭借着自己身材魁梧,年壮力大的优势,一出手,竟毫不客气,直向牛春明的裆部插去,恨不得一下就把牛春明击倒在地。牛春明见状,知道来者不善,即随对方来势,将身体自然后坐化开,接着乘其收回的力,双手随之轻轻往前一送,没想到对方竟被抛到花台后面去了。霎时间,四周响起了一片掌声。原来,周围的窗户和阳台前都是探头观看热闹的人。这时,牛春明感到此人心术不正,过去将其扶起后便转身离开了。但在大会代表中竟纷纷传出了牛大力士的新闻。

当时,新体育杂志社、《新民晚报》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对牛春明进行了采访,要牛春明介绍牛大力士的经验。牛春明非常歉逊地说:我今年已经76岁了,不要说一桶水,就是半桶水,我也提不起来,哪算什么大力士!记者又问:那你怎么能把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摔出去呢?牛春明回答说:这就是太极拳中所说的借人之力,顺人之势,对方打来的力越猛,我顺势化解后,对方要收回的力肯定也就越大,我是借了对方的力,轻轻送了他一下。实际上还是他自己在打自己,并不是我有什么大的力气。事后,新体育杂志社、《新民晚报》等都发表了报道文章和刊登了牛春明的拳照。

新闻界的报道,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社会各界对太极拳和牛春明的.关注,对杭州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1960年,中央领导人陈云、滕代远等到杭州来,接见了牛春明,指示安排了原解放军报社的摄影记者和杭州市的照相师给牛春明拍摄了演练太极拳的全套拳架照片。陈云同志看过拳照后,非常满意,但又觉得静态的照片还不能生动反映出太极拳的风貌,应该拍成电影片。于是进一步指示中央新闻纪录片厂和浙江电影制片厂合作为牛春明拍摄了一部太极拳电影纪录片,取名为《万年常青》。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为太极拳大师单人拍摄的电影,当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公开放映过,为杨式太极拳在浙江和全国推广普及提供了样本。

于牛春明的拳技精湛,武德高尚,一生为太极拳事业辛勤耕耘,受到武术界人士的尊敬,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人民体育出版社向牛春明约稿,要求他编写、出版太极拳书籍,以便向全国推广。而牛春明也想出一本能反映自己风格特点的杨式太极拳书籍。他经过很长时间的写作,终于在1960年完成了太极拳书稿。但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书稿写成后,始终未能在他有生之年如愿出版,实为憾事。直到1998年,才由其晚辈重新整理了书稿及照片,由浙江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牛春明太极拳》一书。

1961年农历五月,牛春明这位身怀绝技、武德高尚的太极宗师与世长辞。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精彩的拳照、纪录片以及他对太极拳的独到理解与诠释,还培养了大量的太极拳人才。

牛春明在杭州传授太极拳三十余年,传有商世昌、陈松海、孟宪民、丁水德、潘志成、瞿文等弟子。在杭州数万拳友拳众中,不少人直接或间接地与牛春明有着渊源传承关系,此外因曾在浙江兰溪、武义、永康等地教拳,其门人弟子遍及浙江各地。

杨门三轩来历

太极拳界杨健侯的徒弟。

在太极拳界中牛春明与李雅轩、田绍轩并称杨门三轩,三人均由杨健侯师祖赐名并代子。

牛春明先生为杨门三轩之首,是华宗太极正脉真传的祖师爷,在太极拳上造诣精深。

太极拳丁岑亮身高多少

您好,太极拳大师丁岑亮的身高为185厘米。丁岑亮是中国著名的太极拳大师,他出生于1935年,拥有超过60年的太极拳教学经验。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太极拳协会副主席,担任中国武术协会太极拳专业委员会主任,并被授予“中国武术协会太极拳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称号。丁岑亮拥有丰富的太极拳教学经验,他曾经在中国多个省市开设过太极拳教学班,并且曾经在国外多次举办过太极拳表演和讲座。他的太极拳教学风格独特,他的太极拳动作简洁明快,力度轻柔,精准而有力,被誉为“中国太极拳之父”。

85式太极拳

八十五式和八十八式太极拳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太极拳85式是杨氏太极拳的经典套路,人们常称其为八十五式太极拳。为适应广大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在五十年代将流传较广的原有太极拳套路进行了整理。尤其在六十年代初,人民体育出版社把相关的太极拳套路汇编成《太极拳运动》一书出版,八十八式太极拳就是其中的一个太极拳套路。

八十八式基本上从八十五式太极拳而来,在动作和风格上沿袭了原有杨式的传统。一些太极拳爱好者以为两个套路是一回事,只是称呼不同而已。但仔细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容易区别的。

从拳架上看,85式太极拳是典型的大架子太极拳,而88式的拳架没有85式宽大。如白鹤亮翅的动作架势,八十五式明显宽于八十入式;单鞭动作架势,八十五式的两臂拉开距离也远远大于八十八式的姿势,类似的动作和拳架贯穿于整个套路。

在动作运行路线方面,85式的上肢运动是走平圆,而88式是走竖圆。如揽雀尾动作接单鞭是典型的例子,其他如揽雀尾动作中的掤捋挤按的手法,也清楚地交代了这一点。

在完成动作的难度方面85式中的进步步法动作,重心在不后坐的前提下,前脚掌外撇,然后由后脚直接上一步。人们常把此颇有腿部力量要求和技术要求的进步称为(硬拔跟)。而88式的进步动作可以重心后坐,前脚掌外撇,然后后脚可先在前脚踝关节边点地后再上步。虽然看上去动作相差不大,但在练习时却体会到88式的动作完成起来轻松和简易得多。当然,85式的锻练效果相比也会好一些。

由于两个套路动作内容与形式相差不大,所以初练者往往会混淆。而有经验者是较容易在技术风格与动作方面予以区分的

杨式太极拳85式各动作叫什么?

1预备式

2起式

3揽雀尾(棚捋挤按)

4单鞭

5提手上式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三个)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倒撵猴(五个)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式

20白鹤晾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棚捋挤按)

27单鞭

28云手(五个)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

32转身左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二个)

34进步栽捶

35转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式

39右打虎式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野马分鬃(五个)

50揽雀尾(棚捋挤按)

51单鞭

52玉女穿梭(四个)

53揽雀尾(棚捋挤按)

54单鞭

55云手(五个)

56单鞭

57下式

58金鸡独立(二个)

59倒撵猴(五个)

60斜飞式

61提手上式

62白鹤晾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扇通背

66转身白蛇吐信

67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拦雀尾(棚捋挤按)

69单鞭

70云手(五个)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棚捋挤按)

76单鞭

77下式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式

杨氏85式太极拳是怎样由来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是由杨家第三代宗师杨澄甫先生晚年所创的“定型拳架”而来。宗师的“定型拳架”到底有多少式,时至今日,其各地门徒,在传承演练的招式及其风格上都不尽相同。如杨振铭先生(杨澄甫长子)、赵斌先生(杨澄甫侄外孙)、傅钟文先生(赵斌之妹夫)、分为85式;杨振基先生(杨澄甫次子)分为91式;杨振铎先生(杨澄甫三子)分为103式。杨澄甫宗师之高徒牛春明先生分为81式,崔毅士先生分为108式,李雅轩先生分为115式。虽然在计算动作的方法上和数量上,以及个别动作名称上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在杨澄甫宗师1931年所著《太极拳使用法》和1934年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拳照和动作顺序上演变而来的。

路迪民先生就杨澄甫宗师的著作《太极拳使用法》(1931)和《太极拳体用大全》(1934)中拳势动作的排序做了校勘,指出《太极拳体用大全》中,刊登的杨澄甫晚年定型拳架,动作名称和顺序排列一共81式。而与赵斌先师所传85式比较有4处名称算法不同。第一处是杨澄甫宗师的第1式为“太极拳起势”,赵斌先师传的85式分为两个名称,即第1式为“预备式”和第2式为“起势”;第二处,杨澄甫宗师的第37式为“左右打虎式”,赵斌先师为第38式“左打虎式”和第39式“右打虎式”;剩下两处均为将两个“单鞭下势”分为“单鞭”和“下势”。这样81式加上4式的名称也就成了85式。在其他杨澄甫传的定型拳架中,有的将“左右搂膝拗步”分别计算为“左搂膝拗步”和“右搂膝拗步”,将“云手”的重复动作分解为“云手一”“云手二”“云手三”,将“野马分鬃”也做了左右的区分等等,因而在动作数量的计算方式上形成不同。由此可见,先师在定型拳架后,只是对动作的顺序做了精心安排,却并未具体规定如何计算和编号这些动作。

在传承过程中,不同老师的演练风格,对拳架的理解和体悟不同,因而在个别动作的练法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由“提手上势”接“白鹤亮翅”一动,有些老师侧重“肘击、肩靠、胯打”,有些老师侧重在旋转中右臂翻挑、上托,左臂下采,一下一上有海底捞月之势。因而也就造成了所谓的定型拳架的不同练法。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合理现象。由于杨澄甫宗师的亲族传人和门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太极拳的推广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杨澄甫定型拳架”成为目前流传最广的传统杨式太极拳。根据不同师承关系的发展,这些定型拳架在中国也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的传人,呕心沥血,在不同地区将传统杨式太极拳传播开来,使之得以继承和发展。虽然这些拳架在风格形式上有所区别,但都源于或者继承于杨澄甫宗师的定型拳架,并且在实践中从内容和拳理上都丰富了杨式太极拳的体系,体现了大师们的智慧,也在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杨澄甫宗师定型拳架气势浑厚、舒展大方、立身中正、松活圆满、绵绵不断、轻灵沉稳的风格和特点。

杨澄甫宗师传承下来的,也并非只有“定型拳架”一种练法和套路。但是,为什么“定型拳架”在民国时期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追捧,以至于如今,它是流传最广,演练人数最多的一种杨式太极拳架呢?除了杨澄甫宗师及其门下弟子的努力和推广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套拳架所蕴含的内容本身。

杨家经三代研习,到了杨澄甫一代,对拳术已经有了深刻的体悟,并且总结出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面对日益增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以及“习武救国,强族强种”的社会环境,亟需一种有效的、具有多功能的教学和练习方式,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因此,在其深厚的家学基础上,集中了杨家三代及其传人练拳和传拳经验,对杨式太极拳做了一定的改革,将杨家拳的精华和修炼要旨集中在一套训练体系当中。在宗师遗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除了有定型拳架的套路之外,还有单人、双人推手练习方法,有关于拳架技击招数的展现,在理论方面有“太极拳练习谈”和“太极拳十要”等心得。因而“定型”并非是一个拳架的定型,而是对杨式太极拳修炼方法,以及修炼体系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可谓是杨家拳的集中体现和集大成者。【转自《感恩太极》】

八十五式和八十八式太极拳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太极拳85式是杨氏太极拳的经典套路,人们常称其为八十五式太极拳。

为适应广大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在五十年代将流传较广的原有太极拳套路进行了整理。尤其在六十年代初,人民体育出版社把相关的太极拳套路汇编成《太极拳运动》一书出版,八十八式太极拳就是其中的一个太极拳套路。

八十八式基本上从八十五式太极拳而来,在动作和风格上沿袭了原有杨式的传统。一些太极拳爱好者以为两个套路是一回事,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但仔细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容易区别的。从拳架上看,85式太极拳是典型的大架子太极拳,而88式的拳架没有85式宽大。

如白鹤亮翅的动作架势,八十五式明显宽于八十入式;单鞭动作架势,八十五式的两臂拉开距离也远远大于八十八式的姿势,类似的动作和拳架贯穿于整个套路。在动作运行路线方面,85式的上肢运动是走平圆,而88式是走竖圆。

如揽雀尾动作接单鞭是典型的例子,其他如揽雀尾动作中的掤捋挤按的手法,也清楚地交代了这一点。在完成动作的难度方面85式中的进步步法动作,重心在不后坐的前提下,前脚掌外撇,然后由后脚直接上一步。

人们常把此颇有腿部力量要求和技术要求的进步称为(硬拔跟)。而88式的进步动作可以重心后坐,前脚掌外撇,然后后脚可先在前脚踝关节边点地后再上步。

虽然看上去动作相差不大,但在练习时却体会到88式的动作完成起来轻松和简易得多。当然,85式的锻练效果相比也会好一些。

由于两个套路动作内容与形式相差不大,所以初练者往往会混淆。而有经验者是较容易在技术风格与动作方面予以区分的。

学习杨式85式太极拳有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么多套路

三个阶段:学练单式动作;在习练中找感觉、领悟要点;找拳友指点不断提高。

习拳不悟拳,事倍功半;习拳又悟拳,终有所成。须知记忆,习练和领悟三者间是相辅相成的。

1、采用行功歌诀,拳势名称和拳势连续动作照片三联对照法进行记忆。吟诵歌诀背拳谱,对照拳照识套路可兴趣盎然。

2、分段落分小节进行习练。整个套路分为八段,每段含1至5个不等的小节,共计23小节。

以行功歌诀的每两句话划分为一个小节,每个小节含2至7个不等的拳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操练单元。平日习练时,除了习练整套拳架外,也可以分段,分小节,分单势进行。

3、对照85式传统套路行拳路径示意图,默识揣摩套路的整体结构特征,每个段落的拳势组合特点和拳势之间的连接规律以及每个拳势的技术要领、劲法、机势与拳理拳法之间的关系。

杨氏85式太极拳1到85式的全部名称??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81式)

01太极拳起势02揽雀尾03单鞭04提手上式05白鹤亮翅06左搂膝拗步07手挥琵琶式08左右搂膝拗步09手挥琵琶式10左搂膝拗步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十字手14抱虎归山15肘底看捶16左右倒撵猴17斜飞势18提手上式19白鹤亮翅20左搂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背23撇身捶24进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27左右云手28单鞭29高探马30左右分脚31转身左蹬脚32左右搂膝拗步33进步栽捶34翻身撇身捶35进步搬拦捶36右蹬脚37左右打虎式38回身右蹬脚39双风贯耳40左蹬脚41转身右蹬脚42进步搬拦捶43如封似闭44十字手45抱虎归山46斜单鞭47左右野马分鬃48上步揽雀尾49单鞭50玉女穿梭51上步揽雀尾52单鞭53左右云手54单鞭下势55金鸡独立56左右倒撵猴57斜飞势58提手上式59白鹤亮翅60左搂膝拗步61海底针62扇通背63转身白蛇吐信64进步搬拦捶65上步揽雀尾66单鞭67左右云手68单鞭69高探马穿掌70转身十字腿71进步指裆捶72上步揽雀尾73单鞭下势74上步七星75退步跨虎76转身摆莲77弯弓射虎78进步搬拦捶79如封似闭80十字手81合太极

傅锺文《杨式太极拳》1963年(85式)

01预备式02起势03揽雀尾04单鞭05提手上势06白鹤亮翅07左搂膝拗步08手挥琵琶0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十字手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18斜飞式19提手上势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23扇通背24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26上步揽雀尾27单鞭28云手29单鞭30高探马31左右分脚32转身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右蹬脚38左打虎式39右打虎式40回身右蹬脚41双风贯耳42左蹬脚43转身右蹬脚44进步搬拦捶45如封似闭46十字手47抱虎归山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50揽雀尾51单鞭52玉女穿梭53揽雀尾54单鞭55云手56单鞭57下势58金鸡独立59左右倒撵猴60斜飞势61提手上式62白鹤亮翅63左搂膝拗步64海底针65扇通背66转身白蛇吐信67搬拦捶68揽雀尾69单鞭70云手71单鞭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74进步指裆捶75上步揽雀尾76单鞭77下势78上步七星79退步跨虎80转身摆莲81弯弓射虎82进步搬拦捶83如封似闭84十字手85收势

由于《杨式太极拳》由体委推出,较早也较广泛,所以一般,把杨澄甫先师定型的杨式太极拳简称为“八五式(85式)”。

而《太极拳使用法》是杨澄甫先师正式出书的最早版本!之后的先师写的《太极拳体用全书》(1934年)和《用法》类似。

杨澄甫先师定型的拳架,虽然式子分类,各家有各家的分法,但是动作是相同的!所以学哪一家都一样!

至于动作的详细讲解。那个好像太多了,我可一下打不完。你可以到我博客去看。那里有(没打完)是连载的,那个就是《杨式太极拳》中的“8慨司荤挂岣甘霍瞬急井5式”。我那里还有《太极拳体用全书》(已经连载完了,可以复制)。同时你也可以在网上搜索下载!

以上就是关于《牛春明》的内容,最后投之说(tzshuo.com)小编还是要告诫大家,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新手前期应该小额进行投资

标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