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不必过度关注CPI

【投资】珊珊发布于04-25 阅0

  家庭如何理财?家庭理财不必过度关注CPI。下面股票俱乐部为您介绍清议:家庭理财不必过度关注CPI。

  过去一周,6.5%的CPI涨幅,2000亿元特别国债面向公众发行,以及央行负责人希望利率为正的公开表态,让不少投资者持股信心大受打击。一时间,家庭理财工具似乎又回到了储蓄和国债的时代。

  从经济学角度讲,家庭理财的初衷是为了在工资收入之外防止通货膨胀使得购买力下降。毫无疑问,指望增加工资根本无法有效对抗通货膨胀风险。统计数据显示,虽然2006年国内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21001元,较1978年累计增长33.15倍,但扣除通胀因素,实际工资增幅仅为6.16倍。这一期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累计增长了27倍,如果一个家庭除工资外没有任何理财收入,实际购买力自然大幅下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所谓家庭理财,的确仅仅是在不同时间档期及利率水平的储蓄品种之间做出选择,顶多再买点利率略高一筹的国债。决定该等理财收入的因素显然是利率,而决定利率的主要是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那么,如今以住宅和股票为主的家庭理财依然取决于CPI吗?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答案似乎是肯定的。有人说,央行要向公众兑现利率为正的承诺,必须将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到与CPI一致的水平,这将促进股市资金回流储蓄。对此,我坚决反对。

  虽然利率为正的用意,同样是防止通货膨胀降低人们的购买力,但由于CPI所反映的主要是消费品价格,不包括住宅等非消费品价格,因此,确切地说,利率为正的用意是防止通货膨胀降低中低收入家庭的购买力。这的确是央行必须要做的事。但在非消费品支出占全部家庭支出的比例大幅提升之后,如果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远大于消费品价格,那么,加息就根本不可能达到防止通货膨胀降低购买力的目的。毕竟,拥有百万以上资产的中产家庭不会把主要购买力用在消费品上,更不会用理财收入去购买消费品。

  想想看,如果你在5年前花10万元以按揭贷款的方式投资一套当时市价50万元的住宅,即使不考虑出租收益,在当前市价上涨到100万元转让后,扣除按揭尾款,大致可以拿到70万元,相应的获利空间接近40万元。相反,如果你当初选择储蓄方式处置你那10万元资金,所获得的名义利息收益大致为1万元,如今的你也只能在同等条件下买到半套住宅。

  认为利率走向决定资金流向,以至于影响股票价格,其实并不总是正确的。在国内流动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资金面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鉴于投资者对股票的收益预期远远大于名义利率,更不必说实际利率,因此,借助股价与公司业绩的对称关系,只要上市公司业绩保持增长态势,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就是极其次要的。

  再想想看,如果你持有一家绩优公司的股票,其未来一年业绩预期增幅超过100%,你会在意因利率为正而带来的储蓄收益吗?

  没有必要担心国内上市公司未来一年的整体业绩成长性。由于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税前利润率在上一年就达到6.57%,比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还要高,因此,国内股市必然掀起一场空前的大重组行情。在将更加优质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你还担心业绩增幅纪录不会被屡屡刷新吗?

  说到底,由于家庭理财并不针对消费品,而是针对投资品,包括不动产和作为权益性资产的股票等,因此,投资者不必过度关注CPI的变化,倒是应当

上面就是小编为您带来家庭理财不必过度关注CPI的全部内容。

标签: 家庭 理财 不必 过度 关注 CPI